msn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時代週刊」:對未來10年的10個看法 (10 ideas for the next 10 years)

「時代週刊」:對未來10年的10個看法 (10 ideas for the next 10 years)

美國時代週刊(TIME) 99年3月22日封面文章「對未來10年的10個看法」,分別從政治、經濟及生活科技等領域,提出對未來10年的10個發展趨勢。本報告 主要係美國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n Foundation)」 研究人員撰寫,內容雖然以美國為中心思維出發,惟評析觀點獨特具前瞻性,值得重視,本文綜述其觀點,以供參考。

  • 看法1:下一個「美國世紀」(The Next American Century)
    美國科技及經濟實力雄厚,將續保全球競爭力優勢。
  • 看法2:重劃世界版圖(Remapping the World)
    當今的政治疆界不利全球人類進步,建構無疆界的世界有助消除武裝衝突與促進經濟發展。
  • 看法3:寬頻網路成為新黑金(Bandwidth Is the New Black Gold)
    寬頻網路需求持續成長,取代石油成為眾人爭奪的黑金。
  • 看法4:輟學者經濟時代(The Dropout Economy)
    青年輟學率攀升,另未來在家工作的就業型態看起來類似現在的失業情況。
  • 看法5:中國與美國:不可或缺的軸心(China and the U.S.: The Indispensable Axis)
    中國與美國將形成維持全球穩定的不可互缺的軸心關係,但國際間不必期望兩國可能出現類似20世紀美國與英國之間的同盟關係。
  • 看法6:為失敗辯解(In Defense of Failure)
    珍視美國容忍失敗的文化傳統,目標不應在消弭失敗,而在建構一個能彈性應變與包容失敗的經社機制。
  • 看法7:白人族群的焦慮(The White Anxiety Crisis)
    美國族群間的互動變化明顯,白人將在焦慮中學習當少數族群。
  • 看法8:電視將拯救世界(TV will Save the World)
    電視普及為許多貧困地區帶來更優質的生活,包括促進成人教育、資訊流通及強化民主素養。
  • 看法9:菁英階層式微(The Twilight of the Elites)
    組建更值得信任的民主機制,避免菁英階層造成的醜聞和災難事件,影響社會發展。
  • 看法10:乏味的未來(The Boring Age)
    真正改變人類生活的革命性科技創新或發明相對較少,發明與實際運用於生活仍有相當時間落差。

一、下一個「美國世紀」

美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5%,但經濟總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21世紀的前10年,美國在內政與外交方面雖遭遇困境,且威信受損,但美 國經濟仍能維持全球競爭優勢。即使G-7或G-8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擴大成G-20,但這些新經濟體的勢力,仍不足以挑戰「美國之道」(American way)。希臘債務危機揭示歐元作為一個缺少政治和財政一致性地區通用貨幣的危險性,無形中亦鞏固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衡量美國實力與影響力最佳的方式,是綜合考量美國財富及對世界的影響力(包括爵士樂、好萊塢電影和專利產品等)。此外,在全球幾乎都擁抱資本市場經濟的今 天,美國透過革命性的網路技術引領全球進入網路時代,縮小世界距離,更加強其文化優勢。

二、重劃世界版圖

當今的政治疆界是阻止全球人類進步最根本的障礙。而對於消除武裝衝突和促進經濟發展而言,沒有什麼比無疆界的建構對世界的貢獻更大。在未來的10 年,繪製一幅新世界版圖不僅是ㄧ個有價值的目標,而且具有道德、經濟和戰略上的迫切性。

尋求解決世界經濟和就業危機的各國領袖們,應向歐盟這個最佳榜樣學習-消除人為的政治疆界。歐盟共有27個國家,4.5億人口和20兆美元的生產總 值,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多國結合區域兼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就中東地區而言,政治疆界至今仍問題叢生,惟未來或可藉由鐵路的建造與油管的連結,提高彼此間的貿易並深化相互依存的關係。例如,巴勒斯坦與庫德斯 坦(Kurdistan)可能尚未建立新的國家,但其可透過能源、運輸計畫,融入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寬頻網路成為新黑金

美國家庭每月在有線電視、行動電話、網際網路等方面的支出達數百美元,部分家庭的寬頻網路支出亦與能源支出不相上下。事實上,美國人對智慧型手機和 網路電視的熱愛,已與其熱愛汽車和冷氣的程度相同。一旦頻寬供給不足,人們必將面臨千禧年後首次新的資源危機。

當前出現的資訊傳輸阻塞現象,雖只是供不應求的徵兆,但卻足以造成寬頻公司形成壟斷事業,在市場上牟取暴利,此與當今全球能源供應市場情形一樣。

四、輟學者經濟時代

傳統上中產階級子女被教導要努力學習,完成學業。但2006年美國高中生輟學率已達30%,完成大學教育的年輕人亦不到三分之一。許多經濟學者將此 歸咎於美國薪酬增加緩慢,導致教育停滯。

在新興的後資訊經濟(post-information economy)時期,常規的專業工作與高值(high-end)服務,被廉價的海外勞動力或機器所取代。這並非意味原有工作的消失,而是隱含其將以新 的,且非傳統的方式呈現。

美國將面臨一場所謂的輟學者革命,由於輟學者將遠離傳統的學校和就業組織機構,致其生存或生活方式將採較高彈性的社會形態,其所反映出的個人主義興 起,也同時挑戰政府的權威。目前美國35歲以下的成年人,有三分之一與父母同住,他們利用社交媒體創建各種關係網,造就「寬頻社會主義 (broadband socialism)」。

長期失業者會意圖從文化上顛覆傳統價值,此將衝擊現有的種族結構變化、文化和經濟趨勢,甚或使社會脫離原有主流價值體系。

五、中國和美國:不可互缺的軸心

當前中國不但是世界工廠、最大的汽車潛力市場、最大的水泥生產國,更是最大的污染製造國。其基礎建設對木材和能源等自然資源的需求,也正重塑非洲、 東南亞和南美的政治版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 Fogel預測,2040年中國GDP占全球規模的比率將達40%。

未來10年中國與美國將形成維持全球穩定不可或缺的軸心(indispensable axis)關係,但國際間不必期望兩國可能出現類似20世紀英美間的同盟關係。簡言之,未來中美兩國將維持時而競爭,時而合作,或者競爭與合作同時存在的 雙邊關係。

中國與美國關係並不對等,未來10年,美國仍是全球第一大國,中國亦在全球尋求石油、木材及礦產資源以維繫經濟成長。美國不會遏制中國崛起,但應鼓 勵中國多支持全球的共同利益。

六、為失敗辯解

未來10年美國最需優先考量的是-保留傳統,珍視失敗的自由(cherished freedom to fail)。容忍失敗的態度,是美國創業家精神的重要表徵。我們的目標不應在完全消彌失敗,而應是建構一個能彈性應變並包容失敗的經社機制。例如:美國企 業的破產機制設計即有利於帶動高創業率;羅斯福新政時期創立的聯邦存款保險體系避免了健全銀行的擠兌行為,代價雖高,但仍不若造成擠兌風潮可怕。

與其向「失敗」發動不切實際的討伐,不如吸取失敗的經驗,建立一套能納入或體現失敗價值的機制,例如:設立能逐漸結束破產機構業務,而不會給市場帶 來巨大衝擊的更好機制。美國人成功的秘訣是從失敗中學習,當前的隱憂是,人們已逐漸忘記如何讓失敗的經驗有價值,以及從失敗中再崛起。

七、白人族群的焦慮

在大部分的美國史中,白人多代表整個國家。惟依聯邦人口普查局預測,至2050年白人將成為少數族群,這些當前占多數的族群面對將來成為少數民族地 位該如何反應,是未來10年美國面臨最重要的社會人口與文化問題。

過去10年黑人與白人兩大族群的互動問題,未來仍將是美國政治的重要議題,但種族間互動與相對地位會與上一代截然不同;隨著歐巴馬當選總統,黑人投 票結果比以前更樂觀,拉丁美洲族群也不再反對美國強權轉而要求成為它的一部分。目前白人仍是多數,且較其他種族擁有較多的財富和政治影響力,惟愈來愈多的 申訴判例顯示,部分白人的感受越來越像受害的少數族裔。

八、電視將拯救世界

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和電子書(kindle)雖已是現代人資訊傳輸的重要工具,但電視仍是最 有影響力的媒介。1995年全世界只有45%的家庭擁有電視,至2005年已超過60%。2013年全球將增加1億5千萬台電視,超過三分之二的家庭有電 視,電視普及率的提升有利實現世界平等。

電視革命為人類帶來更好的生活,例如:印度村鎮接入有線電視後,印度婦女對性別權益的重視大幅提升,文盲嚴重地區的文盲率明顯降低。此外,電視亦有 助於成人教育,電視的普及更有助資訊流通及促進民主發展。

九、菁英階層式微

過去10年間,美國社會的主流支柱機構,包括通用汽車、國會、華爾街、棒球大聯盟、天主教會或主流媒體等,受菁英階層管理所造成的醜聞和災難事件影 響,顯現缺乏競爭力甚至腐敗的現象。

大眾覺醒,質疑和蔑視菁英階層的現象日益明顯。2008年蓋洛普民調顯示,民眾對國會、銀行、大型企業、公立學校等機構的信任度幾乎都降至史上最 低。

過去10年菁英階層式微,惟民間活力仍有令人振奮的事件,包括民眾高度參與政治,及網際網路加速制度創新,例如維基百科(Wikipedia)完全 以大眾民主化的方式編纂,徹底顛覆傳統百科全書的邏輯。未來10年,人們將加速組織機構的民主化改革與創新,其中決策之機制可能向底層與外部轉移。

十、乏味的未來

隨著資訊革命和全球化趨勢,現今的科技創新速率雖已超越歷史上任何時期,但真正屬於革命性的科技創新相對較少,且並未如早期的發明,如電燈、冰箱、 瓦斯爐和水電設施等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即使出現,在發明與實際運用於生活仍有相當的時間落差。例如:奈米科技與生物科技即使有突破性發展,人類也要數十年 後才能享受成果。此外,運輸和能源科技的停滯極為明顯。例如,交通工具與其動力是數十年甚至百年前的發明;今日大多數電力仍依靠1880年發明的汽輪機技 術的改進與轉型。

2050年,世界上國家和內部的劃界仍為政治組織主導,聯合國成員增加有限,美國依然主宰全球經濟與軍事實力。此外,全球使用能 源仍多來自石油;核能占全球發電比重將逐步增加,相對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則仍無足輕重;多數人的交通工具仍以轎車、公共汽車、計程車及飛機為主,而非利用固 定軌道交通;生物科技進步使得人類長壽健康,護理工作將成為就業比重最高的職業。

關鍵字:時代週刊(TIME)、未來10年

(行政院經建會 綜合企劃處,2010/04/16)

沒有留言: